3月19日~21日,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会举办。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在大会发言中强调,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,也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引擎。提速新型城镇化,着力点在城市,关键点也在城市。把城市发展好了,把城市工作做好了,农业转移人口才愿意来,才进得来,才留得住,才能真正融入城市。做好新型城镇化这篇“大文章”,核心和重点是遵循城市发展规律,创新城市发展理念。
倪虹指出,城市发展规律是一种客观存在,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根本趋向。遵循了规律,就能把握城市发展的正确方向;违背了规律,则将受到惩罚。现在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很多矛盾和问题,归根结底就在于没有把握好城市发展规律。倪虹认为,要把握好城市发展规律,需要创新发展理念,实现&濒诲辩耻辞;叁个转变&谤诲辩耻辞;。
一是从注重量变转向注重质升。过去在生产力落后、物质短缺的条件下,我们更多将城市发展重点放在&濒诲辩耻辞;量&谤诲辩耻辞;的累积和速度的提升上,无论是城市规模、硬件设施,还是各类服务等,多是如此。这符合当时的实际。但城市发展到今天,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已不再是&濒诲辩耻辞;有没有&谤诲辩耻辞;、&濒诲辩耻辞;够不够&谤诲辩耻辞;,而是&濒诲辩耻辞;好不好&谤诲辩耻辞;、&濒诲辩耻辞;优不优&谤诲辩耻辞;。这就需要实现一次质的飞跃,树立&濒诲辩耻辞;精明增长&谤诲辩耻辞;、&濒诲辩耻辞;紧凑城市&谤诲辩耻辞;的理念,框定总量、限定容量、盘活存量、做优增量、提高质量。如果城市发展质量和品质跟不上,城市的吸引力就会大为减弱,直接影响城镇化进程。
二是从注重&濒诲辩耻辞;红利&谤诲辩耻辞;,转向保障&濒诲辩耻辞;福利&谤诲辩耻辞;。城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核心,着力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问题。如果这些人就业的时候在城市,失业了又回去;健康的时候来城市,生病了又回去;年轻的时候在城市,老了又回去,那就等于把&濒诲辩耻辞;红利&谤诲辩耻辞;留给了城市,把&濒诲辩耻辞;成本&谤诲辩耻辞;摊在了农村。
这就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&濒诲辩耻辞;红利&谤诲辩耻辞;和&濒诲辩耻辞;福利&谤诲辩耻辞;的关系。&濒诲辩耻辞;福利&谤诲辩耻辞;看起来是&濒诲辩耻辞;成本&谤诲辩耻辞;,实际上也是潜在&濒诲辩耻辞;红利&谤诲辩耻辞;。只有解决好农民工在城镇的&濒诲辩耻辞;福利&谤诲辩耻辞;,才能真正享受城镇化所带来的&濒诲辩耻辞;红利&谤诲辩耻辞;。否则,城镇化就不能持续,&濒诲辩耻辞;叁农&谤诲辩耻辞;问题也不可能根本解决。
叁是从注重城市竞争,转向城市竞合。&濒诲辩耻辞;竞合&谤诲辩耻辞;不是不要竞争,而是竞争中有合作、合作中求共赢,是更高层次的竞争,是竞争的&濒诲辩耻辞;升级版&谤诲辩耻辞;。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看,实现&濒诲辩耻辞;竞合&谤诲辩耻辞;一般有两个路径:一个是通过深度融合做大做强,另一个是通过强化合作实现共赢。
当今世界城市发展已步入以&濒诲辩耻辞;城市群&谤诲辩耻辞;为主体的时代。这实际上就是&濒诲辩耻辞;竞合&谤诲辩耻辞;的一个体现。城市群贵在&濒诲辩耻辞;协同&谤诲辩耻辞;二字,不仅中心城市要发展,周边城市也要发展。只有加快完善周边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,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,将周边城市发展起来,才能发挥对中心城市的支撑和服务功能,才能促使整个区域内的人口、产业等资源合理流动,并通过优化资源配置,整合比较优势,产生&濒诲辩耻辞;一加一远大于二&谤诲辩耻辞;的集聚效果。
倪虹表示,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变,实质上涉及的还是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深层调整,转起来并不容易,有时甚至还要经历痛苦的过程。但要看到的是,只有解放思想、转变观念,正确认识和把握城市发展规律,才能充分发挥城市的&濒诲辩耻辞;火车头&谤诲辩耻辞;作用,才能实现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发展,真正提速新型城镇化。